欢迎进入裕臻紫砂壶官方网站!
公告
坚持做好壶,做好茶,让茶友壶友放心,大家互相支持,互相监督!

时大彬紫砂壶 出土实物仅六把

      到目前为止,刻有 大彬款记的出土实物紫砂壶共 有六把。


      一 为扛都丁沟镇曹氏墓出土的大彬款六方紫砂壶,墓葬为明 万历四十四年(1616)。



    二为1984年,在无锡县甘露乡萧塘村的明崇桢二年(1629) 华师伊墓葬中出土的大彬壶,壶身为球形,表面似“石榴皮”质感,三足,壶旅贴塑四瓣扁;存纹。把相ト‘到情书款“大彬 


     三为1987年7月 ,在福建障浦县撤陀乡庙埔村的明万历问户 部侍郎卢维桢(1543-1610)夫妇合葬墓中出土的鼎足盖紫砂圆 卦其为仿青铜器和漆器的传统样式,丰肩、直颈、鼓腹,平底, 邡国足,盖口严密。底部有单行竖排“时大彬制”阴到楷书款识,刀法娴熟有力。


     四为1987年,在山西晋城大阳镇陡坡村的石砌古墓中出土的 大彬壶,圆球形,紫褐色,圆口双层饼盖,宝珠钮,圆管状曲流, 环形把,底刻款“丁未夏日时大彬制”。丁米为万历三十五年 (1607),此壶现藏于晋城市博物馆。墓主张光奎(《明史 · 列传 · 忠义四》有传),生于万历元年(1573)二月初二,仕至山东右参 政,卒于崇祯五年(1632)七月二十三日。 


     五为1987年5月,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王家沟的明 崇祯十五年墓葬中出土的大彬款腰圆式提梁壶,壶为紫泥胎,胎泥 比较细腻,通体椭圆造型,盖、子口与壶身合缝严实,盖面呈弧形, 扁圆形盖钮,肩部高耸提梁,提梁轮廓外圆内平,壶腹部一侧有竖 行阴刻铭文“吟竹养浩然”,“大彬”款。墓主杨如桂,宇德磬,号 苏庭,生于明嘉靖三十六年(1554),卒于明崇祯十二年(1639), 曾任职于陕西华亭、凤翔,后又任山西陵川县知县,解任后回到延 安。《延安府志》“陵墓”条有载。此壶现藏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 文体事业局。


     六为1986年11月26日,在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红星街房屋 公司基建时出土的明代窖藏“大彬款”仿古莲子壶。壶呈紫褐色, 壶盖子口略有破损,胎中均匀地掺杂着沙砾,腹部刻有铭文:“茶 附(赋),石鼎屯文火,云籤品惠泉。大彬仿古”,“茶附”下刻八 卦坎卦六角形小章,铭款后又有花押刻款。 


       这六把壶的造礖师承宜兴羊角山紫砂窑址出土物,泥的质地大多不纯,杂有浅黄色小 颗粒,缺少温润感,造型大方, 但其工艺水平按今日标准衡量, 却不算是精细之作。


      “时壶市纵有人卖,往往劂物非其真”,时大彬活着的时候 就有人假冒他的作品。江郡县丁沟镇曹氏墓,墓主人是个平 民,墓中出土的六方壶的工艺相当粗糙,壶把、壶身口沿、壶 嘴三点不在一个平面上,六个面的宽度不规整,棱角不明显, 与其他出土的五把壶相比,有相当大的差距,因此,有很多紫砂学者认为可能就是当时冒名的假“时壶”。


       时大彬的最大贡献是对紫砂壶成型制作工艺的突破。“时悟其法则又弃模”,形成了与瓷器以及其他陶制品迥别的特殊造型方法,完全跳出了日用陶 的制作窠臼,不用模子,也不同于瓷器的辘轳拉坯,而是用泥条围简,拍打收口镶接,凭空成型, 就是今天人们所概括的“打身筒”和泥片镶接成型的“镶身简”, 从而使紫砂壶具有了“方非一式,圆不一相”的千变万化的可能。 



     本文为原创章,禁止转载

上一篇: 紫砂的装饰原则
下一篇: 时大彬的七大弟子